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分享(一)小魚兒的蝸牛記



  哇~奶奶你看!小羊在吃掉在地上的芒果,還吃吐子耶!”“母雞帶小雞,兩隻腳一直交替扒土在找蟲蟲填飽肚子喔!”“下雨後蝸牛全體總動員出來巡邏了!
  這是我讀幼兒園中班的外孫小魚兒每回從台北到鄉下奶奶家最快樂的時光。愛好大自然的他總在自家的開心農場尋得滿滿的收穫,不管是獨角仙、金龜子還是蚱蜢,一被他發現,他就拉著大人吵著要養,而且煞有其事地為它們佈置一個舒適的家,再上網或翻閱家中的百科全書,研究該找哪些食物讓牠們填飽肚子。
  奶奶,書中說有六隻腳是昆蟲的特徵喔!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位……”一邊搜尋資料,小魚兒一邊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大聲宣讀他得意的研究成果,更迫不及待和爸媽視訊展現自己猶如昆蟲專家的好本領。
  當回家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我和丈夫勸他還是把昆蟲放回去和它們的家人團聚,縱使內心有千百個不願,懂事的小魚兒最終還是依依不捨地跟它們Say Bye-Bye。回家前一晚,在家門前的小路散步時,看他整個人失魂落魄的模樣,還真有點不忍心。
  奶奶,路邊那兩隻蝸牛黏在一起交配耶,書上說它們是雌雄同體喔。靜默了一會兒,小魚兒鼓足勇氣怯怯地問我們:我好想把它們帶回台北養,我會好好照顧牠們的,可以嗎?實在不忍心再掃他的興,我點點頭,好吧,那你研究一陣子之後,要放它們回大自然的家喔。”“好,謝謝奶奶!
  小魚兒回台北後,沒幾天就在LINE上秀出他的蝸牛飼養觀察箱。裏面有蝸牛最愛吃的紅蘿蔔、小黃瓜和馬鈴薯,還有吃了可以修復殼身的雞蛋殼;更不可思議的是,那兩隻蝸牛竟然生了一堆可愛圓潤的蝸牛蛋。
    大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真是一點都不錯,就讓孩子成為大自然教室的學生吧!(摘編自台灣聯合報 作者:郭素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